首页 |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闻资讯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学缘故事 | 校友期刊 | 校友捐赠 | 服务校友 | 影像辽大 | 联系母校 | 访客预约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风采>>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滕海键
2021-06-08 14:38   合作发展处、校友会 王雨琪


    滕海键,一位学者和教师,他是银娱优越会7176111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银娱优越会7176111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银娱优越会7176111环境史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银娱优越会7176111杰出人才、沈阳市杰出人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为学者,他求真务实、谦逊低调,几十年如一日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和思考中;作为师者,他身体力行,默默地将年华奉献于神圣的教学事业。



少时勤学立宏愿 矢志不渝守初心


    滕海键老师自幼酷爱读书,学习刻苦勤奋。自小学至高中时代,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青少年时代就怀揣远大理想和抱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983年,他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当时的东北师大历史系名师汇聚,在学期间聆听过许多知名学者——如从事美国史研究的丁则民先生、从事古代文明史研究的林志纯先生,从事中国史研究的李洵、陈连庆先生等名师的课程和教导,这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朦胧中规定了他未来的学术之路。

    2001年,他到北京大学访学,师从著名美国史学家何顺果先生。他在北大聆听了来自国内外各领域的学者名流的讲座和学术报告,开阔了视野。当时北大有个知名的三角地,每天都有大量学术报告海报张贴在那里,他几乎天天循此到各个学术报告厅抢占座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北大访学期间,他领略了北大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风格与水平,特别是启发和开放式教学,注重课堂讨论和互动,无论对他后来的学术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4年,他去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欧美史专家马世力教授。南开大学的环境史和社会史研究颇具特色,受其影响,他走上了环境史研究之路,从那时直至今日。他说,南开大学的教学和研究风格与北大颇多相似,不照本宣科,注重师生互动讨论和自由思考。在南开攻读博士学位是他学术生涯的新起点。

    1987年大学毕业至2010年,他一直在赤峰学院任教。受本地注重本土历史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结合环境史,介入北方西辽河流域的环境史研究,做出了一系列成果,并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来在受聘于赤峰学院期间主持编辑出版了20余部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论文集、专辑和专著。

    2010年,他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银娱优越会7176111,继续从事环境史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调入辽大,是他人生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在这个新的学术平台中,他在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域勤奋耕耘,通过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开展一系列环境史课程教学,培养了一批环境史人才,其学术研究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孜孜不倦学术路 开花结果逸馨香


    自2004年以来,滕海键老师一直将环境史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美国环境史和中国东北环境史领域不断探索,自称为“环境史领域的探索者”。

    他研究美国环境政策政治和荒野史,在这一方向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级课题;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学集刊》《史学月刊》《光明日报》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6部。   

    以推进本土环境史研究为主旨,他利用国外环境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本土区域环境史研究。他认为,一方面从事东北环境史研究在文献资料和地理空间等方面有很多便利,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环境史迄今无论在实证研究还是史料建设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国内其他地区,学术研究的空间很大,所以应积极推进和开展东北环境史研究。他最初关注的是东北地区西南部的西辽河流域,这一地区生态比较脆弱,历史上人地关系的演变非常典型。随着研究的开展,他将视野投向了整个东北,从整体上思考东北环境史构建问题。2018年度他获批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区域环境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他称这个项目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计划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搜集、辑录和整理史前至晚清民国期间东北区域的环境史资料。以此为基础,他的最终目标是要撰写和完成多卷本大部头的东北区域环境史通史性著作,为构建中国环境史增砖添瓦。

    围绕上述领域,滕海键老师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迄今他已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完成1项省级重大项目和1项省级重点项目、其他各类省级项目总计6项;在《中国农史》《中国史研究动态》《社会科学辑刊》《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撰写和编辑出版专著编著20余部。



兴辽英才担使命 以学促用利社会


    滕海键老师认为,环境史是一门现实意义极强的新兴学科,在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极其严峻的今天,研究历史上的人与其环境的关系,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环境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下已经从追求物质富足转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时代,环境史能为这一转向提供历史阐释。他说,学习和研究环境史有助于改变对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的传统认知,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有价值的历史智慧。

    2018年度,滕海键老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以此为契机,他立志为新时代辽宁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更多工作。他表示未来希望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环境史咨政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他认为新时代辽宁的发展应转换思路,做好文化与生态建设这两篇大文章。要使整个社会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不但不矛盾,而且能够相互促进。他主持的重大项目研究重心放在近代以来东北的工业化、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上,从环境史角度思考东北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症结所在,以谋划未来发展路径。


传道授业三十载 立德树人铸师魂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滕海键老师在东北首开先例,将环境史课程引入了大学课堂,开设系列环境史课程,形成了独特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环境史课程教学体系。他认为开设环境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自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他说,教学应当是学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这关乎思想的传承、人才的培养和祖国未来的命运。

    滕海键老师从教30余年,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尽职尽责。因本硕博就读于不同学校,他领略了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不同学校的教学风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他认为大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不应照本宣科,而应注重引导学生读书,追踪学术前沿,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将历史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手段,寓价值观培育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成为有社会担当的高素质公民。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字空


    基于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他曾深有感慨地说:“从事学术研究要调整好心态,尤其要克服浮躁,不太过看重荣誉。一个人如能去功利化,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学问,将会走得更远。”“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学研究,需要积累,是个慢功夫,不能急功近利。”他不但鼓励学生多读书,他自己也一直钟情阅读、笔耕不辍。他特别强调:“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定要多读书,否则,知识面和视野过窄,思想深度会受到很大限制。”“历史研究要从实证出发,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是件很辛苦的事,但苦中有乐。”

    咫尺书桌、厚厚的文献、一杯热茶,这是学者滕海键日复一日的生活。除了上课和参加学术会议之外,滕海键老师每天至少都有十多个小时伏案于书桌,困了打个盹,醒来继续沉浸于书香之中,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亲朋好友感慨:“做学问真是个苦差事!”,而他却乐在其中,这正是一名真正学者的情怀和坚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立足当下,回顾过去,放眼未来,这就是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这样,从几十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一路走来,滕海键老师怀揣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术世界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他说:“作为学者,要研究真学问,发现新问题,能够提出新的思想;作为师者,要传道授业解惑,培养有素养、有独立思想的人才。”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这些送给青年人的寄语用来描述滕海键老师再适用不过,因为他一直以年轻人那样的活力锲而不舍地工作和思考着。他表示,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笃行致远,无悔人生。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我校举行杰出校友王恩哥院士报告会
下一条:张桂文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关闭窗口

银娱优越会7176111 - 银娱geg优越会最新地址 @ Copyright 2013-2016
地 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 编:110136  电 话:024-62602028(蒲河校区)
辽ICP备050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