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随想
文/许平(历史系七八一班校友)
高考已经过去近40年了,可我对高考的感觉依旧新鲜。不仅因为它是我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还因为我一直在高校工作,无论是参加高考出题、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还是研究生面试,都一次次冲刷我的高考记忆,使得它更加鲜活清晰。虽然我不再是参考人,而是考核者,但考试的氛围和意义是一样的。作为曾经的经历者,我每每能感受其中的严肃和神圣。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以同理心去理解考生。
说到我的高考有些惭愧。1977年秋,我做铁路工人已经将满八年了。刚从收音机里听说要考试上大学的消息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好事不可能落到我的头上。那时,社会上的文革遗风还在,我自己在文革十年中受压抑的经历,造成这样的思维定式: 好事一定跟我这种家庭出身的人不沾边,这雨点落不到我头上。因此,没有认真准备。直到可以报名了,我还是半信半疑,觉得自己即便考上也没用,肯定过不了政审那一关。就这样,我一步三回头,犹犹豫豫地走过了高考—这一改变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现在,面对全力以赴参考的学生,特别是面对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考生,我常常感到后生可敬!好的考生,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者,而且是思维清楚活跃,能够自主思考的好学生。有学生说我 “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爱生如子”,也许吧。我喜欢积极上进,认真学习的孩子。碰到特别优秀的考生,我是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为他们叫好加油!北大有一个招生项目,是专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设立的。看到那些虽然家境清寒,但矢志为学,表现不俗的考生,我会真心希望他们能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北大——这个他们心仪已久的校园。
虽然,目前对于高考有一些争议和诟病,高考制度本身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但从大多数考生的表现来看,还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功不可没。我们这些高考的受益者,有责任帮助它改好,完善。
时代不同了。衷心希望不再出现像我当初那样,因为社会原因,或是家庭缘故,而犹犹豫豫参加高考的孩子。让每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校园。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平等,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