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人才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银娱优越会717611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国之大者” “省之要者”为宗旨,以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科研与人才支撑为目标,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吸引了一大批专业领域的顶尖学者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汇聚辽大,形成了“孔雀东北飞”的蓬勃景象。
当前,这些辽大新师们,正满怀豪情地奋战在各自教学科研岗位上,并逐渐成为推进银娱优越会7176111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李志远,银娱优越会7176111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复旦大学卓识杰出人才。现担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经济与管理研究》编委,《当代经济科学》青年编委,Digit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编委,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专题政策研究组骨干成员,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CTRG)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青年专委会主任,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委员,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学术研究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国际贸易政策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如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篇)等,国内顶尖期刊如《经济研究》(2篇)、《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2篇)等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 1 本:《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实践:信贷约束、生产全球化与贸易参与》(人民出版社);译著 1 本:《大合流》(格致出版社)。
研究成果在领域内产生较大影响,入选“经济学与商学”全球前1% ESI高引论文,谷歌学术引用1470次,单篇引用 738 次,SSCI单篇论文引用 221 次,研究成果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二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一等奖、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会议最佳博士论文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篇研究成果得到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季度研究报告推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等。
以最开放的视角思考最根本的经济问题
从事经济学研究,是我在经过一系列选择和历练,愈发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人生追求之后做出的决定。高考之后选择本科专业时,由于家人从事土木行业的工作,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水利工程专业。本科期间,涉猎的知识领域大幅拓宽,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经济现象充满兴趣,于是保送研究生的时候,选择进入了公共管理学院学习。经过研究生期间的经济学课程学习,我发现经济学讨论的问题非常有趣,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经济学知识非常有限,于是申请了经济学博士项目继续进修。
为什么经济学研究重要且有趣呢?很简单,经济就像空气一样包围在每个人的身边,影响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是,经济原理与经济机制并不像水晶一样清晰、透明。仅凭着对身边经济现象的直觉认知而做出决策或者形成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与期望的方向完全相反。事实上,在很多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正确的经济学认识往往是反直觉的,而人类也因为过于依赖这些错误的直觉而在过去犯过很多的错误。比如,我国历史上近千年的重农抑商可能使我国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重出口而拒进口的“重商主义”可能降低了人类的整体福利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对经济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最正确的经济学原理并寻找最优的政策,不仅影响到个人利益,更事关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福祉。经济学是如此的重要,能够在这样重大的事业中探索并做出些微的贡献,既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追求。
秉持着这样的认知,在经济学研究中,我对自己的工作逐渐总结出三条递进要求:真、新、要(say something true, say something new, say something important)。“真”是研究的最基本底线。经济学者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排除迷雾和干扰,找到真正的事实与机制。“新”是研究具有贡献和价值的前提。重复一条已经被人所发现和理解的认知当然不能够贡献于学科知识的累积和拓展。“要”则是同样的研究投入其产出的新的认识能够给经济实践与政策带来更大的影响。这三条要求合在一起,并努力向这些要求靠拢,我认为自己才有机会在经济学这样一个迷人的领域中,去争取完成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我希望能将自己对经济现实和经济学研究的热情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做出一些创新性成果。在引导学生的学术成长过程中,首先我希望培养同学们的批判精神,即便对于最经典的理论也鼓励他们持有批判性的态度。因为经典的理论可能有缺陷,现有的解决方案可能并不完美,人类的认知可能有突破的潜力。通过批判,我们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其次,我鼓励同学们采用最开放的视角去思考经济问题,以培养他们独立自由的思维。所谓创新,必然是别人未走之路,必然在人类现有认知范围之外。既然这条路别人从未走过,那么任何预设的限制都意味着关闭了一扇极可能接近真实的大门。最后,我鼓励同学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不为一时一刻的挫折所击败。创新的实现必然依赖于辛苦的探究。研究的过程就像盲人摸象,这个过程可能是我们认识大象必不可少的过程。当我们认识到研究的对象像一把扇、一堵墙、一根柱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们的研究对象正是所有这些的组合。
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是我的幸运。但仔细想想,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不是只限于经济学这个领域。我们身边有无数人在从事着各个领域的研究,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哲学等等。无论在哪个领域、学界或是业界,每一个兢兢业业的工作者都是在探索、创新、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这与经济学研究的追求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对于每个人的职业与人生道路选择,我想我们其实似乎也应该以最开放的视角来看待与思考,而未必局限于特定某个领域才可能做出贡献。